影像测量仪主要是基于光学成像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精密测量的,以下是它的工作原理:
光学成像系统
照明部分:仪器配备了多种照明方式,包括表面光和轮廓光。表面光用于照亮被测物体的表面特征,使得物体表面的纹理、图案等细节能够清晰地被镜头捕捉。轮廓光则从物体的侧面或背面照射,用于突出物体的边缘轮廓,在测量物体的外形尺寸和轮廓形状时非常有效。
光学镜头:这是影像测量仪的核心部件之一。高质量的光学镜头负责将被测物体的图像聚焦到成像传感器上。镜头的放大倍数可以根据测量需求进行调整,一般有不同倍率的镜头可供选择,如低倍镜头用于观察和测量较大尺寸的物体整体,高倍镜头则用于精确测量微小的细节部分。通过镜头的变焦功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连续改变放大倍数,以适应不同尺寸物体的测量。
图像采集与数字化
成像传感器:光学镜头所成的像被成像传感器(如 CCD 或 CMOS 传感器)接收。这些传感器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ADC)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形成数字图像。数字图像以像素为单位进行存储和处理,每个像素包含了物体对应位置的亮度和颜色信息。
图像处理与测量算法
图像预处理:采集到的数字图像首先要经过预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便于后续的测量。这包括图像增强(如对比度增强、锐化等)操作,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干扰,使物体的边缘和细节更加清晰。此外,还可能进行图像灰度化处理,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简化后续的计算和分析过程。
边缘检测和特征提取:通过各种边缘检测算法(如 Sobel 算子、Canny 算子等)来识别物体的边缘。这些算法通过分析图像中像素灰度值的变化来确定边缘的位置。对于具有复杂形状的物体,还会进行特征提取,例如提取圆形物体的圆心和半径、矩形的顶点坐标等几何特征。
尺寸测量和形状分析:在确定了物体的边缘和特征后,利用数学算法进行尺寸测量。例如,通过计算两个边缘点之间的像素距离,并结合镜头的放大倍数和已知的像素尺寸,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实际物理尺寸。对于形状复杂的物体,可以通过拟合曲线、计算几何形状参数(如圆度、直线度、平面度等)来分析物体的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坐标系统与测量模式
坐标系统:影像测量仪建立了一个精确的二维或三维坐标系统,用于确定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在二维测量中,通常以成像平面为 XY 平面,通过确定物体特征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坐标来进行测量。在三维测量模式下,还会考虑物体的高度信息(Z 轴方向),可以通过光学聚焦、激光测距等技术获取物体表面各点的高度坐标,从而实现对物体的三维尺寸测量和形状分析。
测量模式:可以采用手动测量模式,由操作人员通过软件界面控制光标在图像上选取测量点、线、圆等几何元素进行测量;也有自动测量模式,软件可以根据预设的测量规则和算法,自动识别和测量物体的特征,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准确性。